《机械迷城》反思

November 9, 2013

距离上次游戏已经过去很久,久到我的游戏观念已经发生了(虽不至于天翻地覆,但也)极大的变化。于是我甚至能够欣赏这款游戏的优美之处。——之前的批判也是一样,无非机制沿袭毫无创新之类。那时的我摆出一副自认是ludologist的面孔,眼中只能看到机制。终于一年的思绪凝结为(《游戏的艺术性》),我也能够以整体去观察一款游戏。

##主人公与隐喻

游戏得的奖是最佳视觉艺术奖,玩家盛赞它的精美画风以及其下的浓郁蒸汽朋克氛围。但是这些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塑造动人的主角形象。《机械迷城》没有动用一字一句就达到如此良好的效果,那默片的感觉竟有些像早期的卓别林,具有独特美感。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机器人的单纯、天真、贫穷与乐于助人,就更加与卓别林饰演的角色类似——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深入观察的结果可能是这样塑造角色其实是与政治隐喻互为因果。因为环境太差,所以不卑微地活出大写的人尤为难得;因为单纯爱情的美好,所以反衬出政治环境的险恶。我相信,绝大多数玩家其实是因此爱上了这部作品。它的确是诗,也有完整的故事,更可贵的是鲜明的角色与氛围。

##谜题结构

当然,我更加关心的依旧是和游戏切实相关的内容。我喜欢内置攻略,也喜欢游戏之中对于复古作品的致敬。我不喜欢将经典谜题穿插至一起的感觉,因为这样会让我感觉整个游戏只是谜题的粘合胶水。不过,说起来,最值得称道的恐怕还是《机械迷城》的谜题结构。

最初是引人入胜的线性谜题,也算是对于刚刚开始上手的玩家的指导,随之场景开阔,到了音乐家一段,甚至有了开放的感觉。在一定程度内,你能够选择游戏进行的顺序。这种手法并不少见,但是《机械迷城》的安排却让我似乎看到了剪辑的存在。而后继续线性谜题,之后重新回归此前的场景,打开原本锁定的内容。小镇也是相互联系的,虽然有时只是返回一个不能互动的镜头。

是的,如前所述,这里没有任何新鲜的内容;但是,你却不能不认为这就是设计。不恰当的比喻或许是每个导演都了解蒙太奇,但能否用好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