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生命线》:机制,内容及其他

November 24, 2015

有关《生命线》的话题已经谈了不少。有人认为它与过往的文字冒险游戏并没有实质的差别,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款小品级别的神作。本文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梳理一下这款作品自身的特质。

##屏幕外的自我

当玩家由屏幕之内变身至屏幕之外,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当游戏把这件事情解释得合情合理的时候,)整个游戏的故事变得似乎真实了许多。显然,这是因为玩家的的确确在扮演自己。这种扮演与开放式RPG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也并不相同。

在游戏叙事的研究之中,有理论将游戏叙事划分为游戏内叙事与游戏外叙事;所谓的游戏外叙事是指玩家对其他人描述自己在游戏之中的经历。不难看出,《生命线》的游戏内、外叙事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一般叙事框架之下的讲述者与聆听者悖论也得以解决。理由与上述相同:玩家本来就生活在游戏之中;而且,由于下述的实时联动设计的存在,游戏也确实地存在于玩家生活的三天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二代虽然诚意满满,但因为题材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比一代更多的关注。二代在题材上走得太远,将魔法元素融合进入现代都市,比起科幻路线,违和感太强。也许设计师希望打造一个诸如《妖怪手表》这样的世界,但是这种尝试显然不太成功。

##情感设计

《生命线》另一个精妙的设计就是Taylor孤立无援的状态。作为Taylor唯一的支持,许多玩家都表示无法抑制地爱心满满,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之中惦念着Taylor的安危。

这是一个典型的情感投射的设计。

多数人会喜爱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因为这说明自己是强有力的。

在对话设计上,游戏也对这一点有所表现。譬如,在游戏结尾(Good Ending),玩家最应该受到奖赏的时刻,Taylor一再表示感谢,声称“没有你我绝不会走到这里”,这会让玩家感到温暖。

同时,在这种主要的情感动态之外,还有一些细小的情感波动。比如说,在Bad Ending之前,Taylor事实上都会对你的选择感到怀疑,表现为犹豫不决地问你是否确定。这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刻。有时候,你也需要放下自尊,撤回自己的错误抉择。

##实时联动设计

这是游戏之中被认为是最原创的机制(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认为某一点的创新并不那么有效,创新需要许多因素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正如本文提到的若干点都是造成《生命线》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也是为游戏体验加分的重要元素。游戏可以选择加快速度进行,但是这样将使游戏失却不少乐趣。

这样设计的好处其一与它的前辈相似。当我说它的前辈,我指的是诸如《动物之森》、《任天狗》、《Love Plus》等同样以实时联动为特色的游戏。好处在于造成一种真实的时空概念,同时服务于上文之中的游戏与生活的相互融合的叙事之中。

另一个好处也许并不那么明显:这是开发者用以调节游戏节奏的很好的工具。不难发现,开发者分配给每个故事桥段的时间并不均等,到了游戏后期,为了配合叙事上的高潮,“Taylor is busy”的时间明显减少,玩家开始面对大量的故事输入。

##忽略内容而谈机制毫无意义

在《生命线》的批评者之中,不乏这样的声音:与一般的文字冒险游戏相比,这个游戏毫无创新之处。我们依然在游戏之中做着非此即彼的选择,只不过这个选择由我们为游戏之中的自己做变成了为游戏之中的Taylor做。甚至,这个故事并不精妙,BE突兀而显然。而且,作为一个设定为有自主意识的人,Taylor为什么要听我们的话呢?——这不是太出戏了吗?

的确如此。放在一两年前,我估计自己也是同样的想法,彼时我还认定自己是坚定的任豚(这一点倒是还没有改变),认为游戏机制高于一切,而对游戏机制的评价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原创性。

但是(此处当然会有一个但是),现在我已然认为,当我们的选择变成为Taylor而做的时候,整个游戏已经变得不同了。理由则是上文之中详细叙述过的原因,这里不加详谈。

另外,游戏机制的创新是困难的,并且一定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事实上,纵观游戏发展史,我认为,游戏机制的变化自有其演进的规律。而这样的时候,或者说针对某一类游戏类型(如文字冒险游戏),游戏内容的创造就成了主导。事实上,从现在一些游戏大作的表现来看也是如此,它们或许在细化或者打磨某种游戏机制,但绝非全然创新,真正使它们成为某一款独特的游戏的标签正是不同的内容。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的话,同样的主题我们实际上可以使用不同的游戏机制进行表达,而其中,文字冒险游戏是最为简单而稳妥的一种。

##热点之下并不足够优秀的内容

此处要提出一个与上一段落或许相反的观点:当我们被《生命线》最初的简洁与新颖所吸引之后,经过了中间或有或无的缺乏动力,到了结局之后进行回忆,或许会发现,这款游戏的内容实在只能过以平庸来评价;尤其是对于那些熟悉了日式神级作品的同学。

这是《生命线》的遗憾,但也并非不能理解,因为创新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另外,我们也看到,当一个新的概念出现的时候,仅仅出于对这一概念的喜爱,人们就会降低对其内容的要求。这也是创新有其价值的一个理由。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