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DS降价事件

August 25, 2011

3DS降价,里外不讨好。尽管赢得了一周20万台的出机量,但信誉大跌。本文不想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批驳任天堂,因为不擅长,也因为笔者同样是为《时之笛》购入3DS的内心滴血的任饭。本文选择的角度是3D游戏的可能性。

任天堂的理念是利用过时的技术带来非凡的体验,NDS和Wii的大获成功是近年来极好的例子。NDS利用触控、录音和双屏增加了游戏体验,但真正令NDS大卖的是脑白金之类的休闲游戏。而Wii的体感虽然引来了大批体育游戏的模仿者,但最终却由于粗制滥造而不得人心,真正成功的仍旧是任天堂自家的作品Wii Fit及其Plus。过时的技术为什么能够带来非凡的体验?首先是由于任天堂别具匠心的角度。另一个方面,也是过时技术的易于驾驭。由任天堂抛出裸眼3D,这件事情令许多人自觉不可思议。笔者也是其中之一。据说,3DS是导致任天堂老将横井军平离开的主要原因。

裸眼3D能为游戏体验带来什么?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或许更应该思考,裸眼3D不能为游戏体验带来什么。在传统游戏占据大片江山的现在,游戏真的需要3D化吗?3D与高清不同,后者是所有受众都能享受,所有游戏都能采用的画面提升。撇开3D带来的身体不适不谈,传统游戏3D化的空间极小。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很多游戏被玩家抱怨,3D效果不明显,只能导致晕眩,不如关掉游戏。即便是任天堂自家的大作,复刻神作《时之笛》,虽然3D效果确实美轮美奂,但关闭并不影响游戏。对于高清,玩家不会要求带来游戏性上的改变。但3D显然不同。

高的开发成本使人不能抱怨游戏公司的不思进取。在转战其他掌机易如反掌的今天,有谁能为看不见的利润投入研发成本呢?3D游戏需要新的玩法,最可能的即是视觉谜题。这种类型的游戏能够被各大厂商瓜分,留下自己的立足之地吗?

从3D电影的萎靡不振也能看出端倪。电影的3D化较游戏要容易许多,但事实上,令人满意的3D电影作品并不多。即使像《变形金刚》这样的作品,也只是在某些场面能够见识3D的魅力。表现人类的谈话,很遗憾,并不需要3D的效果。至于《加勒比海盗》更是被人讥讽为除了字幕完全没有看出3D。电影尚且如此,游戏的3D化之路显然还很漫长。

反观3D的出现,其实是人类对于真实的视觉效果需要所激发。既然有这种需要,就说明3D有其市场。如何抓住这一市场,已经关系到3DS的生死存亡。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