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廷教会我的:读《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有感

November 15, 2015

##对于佛法我连皮毛都不曾了解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与信仰走在逐渐分道扬镳的路上——如果没有站在对立面的话。但这就像是一场艰难的分手将我打败。我并没有失却信仰,相反,我比任何时候都相信;但是行为上却做着与此相反的事情。我的心生了病,我只能如此;但用来治愈疾病的我的解药——信仰——却同时做了毒药。这句话不只是绕口这么简单。这是一个足以杀死我的循环。我被一些打着信仰的旗号的人事伤害,一直退到最后也无法摘清身上的尖刺。

但是,终于有一本重要的书籍告诉我,我过去相信的是正确的。佛法异乎纯洁与简单,绝对不应该被拿来伤害任何人。

事实上,它就是生活本身,关乎真正的幸福。

通过一次次地尝试界定它不是什么,陈宇廷纵然没有回答却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他的目标甚至不是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像每个人一样——了解生命的实相是什么。

陈宇廷的书写真实、细腻;读起来像看着一面镜子。他写想要明心见性的苦恼,写出家之后承担时的烦恼,写做慈善时保持初心的艰难,写婚姻之中的磨合与反思。这些情绪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此中亦有修行的奥义:化烦恼为菩提。佛法因此显得生动而不那么高不可攀,只不过成了循环上升。

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啊。有时想想,只要记得这一点,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读完此书走在路上,忽然感动到泫然,似乎只是为了佛法的真实不虚,也为了这种真实不虚又将我的伤痕抹去,带回了家。

所有的问题来自于我而非佛法。

##不断超越人生境界

陈宇廷让人最为讶异之处就是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但是无论怎样梳理,这种经历都不是因为外境变化的无奈之举,或者用佛家所谓的“随业流转”,而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解脱的停止除外。)这种主动选择可以直接追溯到他读中学时从成绩不好的状态一下转变为想要出国的强烈决心。而后来的每次变化更是因为其眼界的开阔、对于人生本质认识的深入……等等。

这些改变都突破了安全区域,有一些更是惊世骇俗之举,能够想象其背负的舆论压力。在其父亲的支持之下的出家应该没有困难,但是还俗难免会遭人非议,认为其不能忍受出家之苦或者六根不净。但这些似乎从来没有影响到陈宇廷的选择。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旦认准目标,就拼劲全力去做,而想法一旦转变并且经过思考沉淀固定下来,便离开原来的领域。这样的举动不禁让人想到佛家的“毫不粘黏”。

##归来方知无事

陈宇廷一直在讲经过了数十年体会与学习到的觉性科学。他认为,这个科学可以帮助普通人在五、六年的时间里达到他目前的程度。这其中浓缩了的,在我看来,就是“归来方知无事”。即使有时明知如此,也必须辛苦走一遭。

从信仰的角度来讲,我其实并不完全相信觉性科学具有如此之大的压缩率,原因也与刚才所讲的相同。即陈宇廷已经走过一遭才达到了现在的状态。他修过了忏悔与许多藏传法门,做过慈善积累了深厚的福报,出家讲法学习了许多法义,专门进行过禅修的特别训练……这些都不是普通人利用觉性就能够达到的境界。因此,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觉性科学仍然是一个“因地制宜”的方便法门。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